【实习心得】孙牧天:检察实习的思考与成长
时间:2025-08-12
来源:市院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检察部
作者:孙牧天
编辑:王阳
审核:常东方
2025年7月,鹤岗市人民检察院迎来了一批来自法学高校的实习生,充满热情与活力的他们为庄严肃穆的检察工作氛围增添了一抹青春色彩。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他们深入了解检察职能,体验检察工作,虽然实习时间不长,但他们都说这段时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步伐看看他们眼中的鹤岗“检察蓝”,听听他们的实习心声吧!
实习生:孙牧天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
在鹤岗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检察部的四周实习,是我作为一名法学研究生迈入职业法律人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实习期间,我以“深入理解检察机关职能、掌握职务与经济犯罪案件办理流程、增强法律文书写作与办案实操能力”为目标,参与了包括政策文件学习、案例分析、庭审观摩、实务操作、实地研学等在内的多种实践活动,切实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法律思维。
通过资料查阅与实践参与,我对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有了系统性认识,尤其对职务与经济犯罪检察条线的办案流程、证据认定标准等有了深入理解。在部门主任及其他检察官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审查起诉阶段的核心工作逻辑,例如如何根据法律规定与事实材料判断罪名构成、如何理解“贪污贿赂罪”与“合同诈骗罪”等罪名的认定疑难问题、如何从证据链中辨识关键节点。卷宗整理工作贯穿整个实习过程,我与搭档张朝旭配合,共同完成了多起案件书证与证言的梳理、分类与提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方法,从最初的“照单全收”逐步过渡到“围绕构成要件取证”,逐渐形成了清晰的逻辑线索和有效的工作路径。在整理工作基础上,我尝试起草一份审查报告,经修改后得到肯定,这让我体会到检察文书“以事实为经、以法理为纬”的严谨风格,也锻炼了我把握案件要旨与语言组织的能力。
这段实习不仅是法律能力的锤炼场,也是自我认知的明镜台。在与文书材料反复打交道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从纸面中发现逻辑线索的满足感;在电脑前不断修改审查报告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不仅在于准确,更在于简洁有力;在与指导老师、实习同伴和其他高校实习生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与合作,也反思了自身节奏与表达方式的不足。
实习生活之外,我用山地车丈量鹤岗的尺度,穿行于天水湖与五指山公园之间,试图从这座城市的风貌与节奏中体会东北地区的发展脉动。我与其他青年检察人员共同探讨法律人的理想与现实,谈论学术、职业与内心困惑,在午后雷雨和夜晚灯火中获得成长。咖啡、跑步和书籍伴随我的实习日常,也让我重新思考:法律不仅是制度、理性与逻辑的体现,更是理解人性、处理冲突、修复创伤的社会实践。
这次实习,让我切身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也促使我思考如何通过现实中的努力靠近理想中的正义。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刑法、检察制度及相关司法实务,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在未来的法律职业道路上,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力求成为一名既有责任感又具备实务能力的法治守望者。